【科普讲堂】最近,美国癌症学会官方发布了“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2018年全球将有大约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而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是高居榜首,整个医学界都在努力探索能够有效预防肺癌的手段。虽然近几十年来,针对肺癌的预防和筛查手段不断更新,人类对于肺癌的认识仍是极为浅显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极其复杂,仅仅针对单个基因来预防肺癌是行不通的。近年来,线粒体赋能预防肺癌成为科学界的研究热点。
线粒体,作为人体的“电力工厂”——产生人体所需的能量,是细胞代谢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线粒体与多种代谢疾病都有着直接的关联,癌症就是其中的一种。早在1924年,诺贝尔获奖者德国生物学家Warburg就观察到:正常细胞是通过线粒体“电子呼吸链”来产生能量,而肿瘤细胞的“电子呼吸链”功能则是弱化的。因此线粒体“电子呼吸链”功能的异常被认为是肿瘤发生的源头。
作为一种代谢病,肺癌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有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在环境因素、代谢因素、微生物(病毒、细菌等)感染、人体微生态紊乱的情况下,线粒体会产生数量或质量下降,使得产能效率降低。低能量环境下,细胞会不断地改造自己以适应新环境,同时也产生大量退化变性的“坏”细胞。“坏”细胞在体内不断地积聚,在器官中就形成了临床上多见的囊肿、息肉、结节。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结节、息肉最终会发生恶变,成为开启“癌症之门”的钥匙。肺结节亦是如此。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线粒体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细胞间充质系统是人体的内环境,她为线粒体输送养料、带走“垃圾”,在不良的环境与代谢因素的长期刺激下,会导致人体内环境的紊乱,紊乱会导致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发生障碍,线粒体无法与必须的营养物质沟通,最终导致了线粒体失能。我们的生活方式十分重要,避免接触致病因素(重金属、农业残留、化学食品添加剂等)、不抽烟、不喝酒能够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保持线粒体正常功能。
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肠道微生态中产生的大量代谢物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细胞线粒体的功能。同时,大量的致病菌会不断激活不同的免疫反应,调控体内氧自由基水平,破坏线粒体功能。所以在生活中识别个体的不耐受食物、改善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可以避免微生态紊乱对线粒体的损伤。
线粒体失能会导致机体细胞免疫的下降,线粒体功能决定了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应答,不同的免疫细胞又反作用于线粒体内酶的活性,从而参与线粒体的功能。因此线粒体功能的修复有助于调节免疫能力。
防患于未然,治病于未病。2017年国际杂志《细胞》报道,修复线粒体功能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和内环境发挥防病治病作用。因此,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与随访治疗过程中,必须注重肿瘤标记物的上升,它会提示线粒体功能的损伤。因此提前为线粒体赋能,修复损伤线粒体,避免退化细胞恶变,在防止癌症中十分的重要,她能从源头上关闭“癌症之门”。
为了攻克肺癌难题,国内外医学界将目光投向了线粒体能量整合医学。通过长期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发现一系列线粒体靶向药物,能够通过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纠正线粒体代谢途径、调节免疫失衡,从而达到修复线粒体功能、防止肺结节的增大和恶化。
预防肺癌是医学难题,也是众望所期。为此,中西医都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在国内外最新研究理念和临床实践的验证下,改变内环境、线粒体赋能已经成为了预防肺癌的关键所在。
2011-12-02
2011-12-02
2011-12-02
2011-12-02
2011-12-02
2011-12-02
2011-12-02
2011-12-02
2011-12-01
201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