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果子已经成熟,各家各户都要趁天气好,按照药厂的技术标准,赶紧采摘、加工、晾晒,争取卖上好价钱。”这几天,位于寨根乡方庄村的仲景宛西制药药材基地负责人潘茂彰每天早上都要催促着全村的山茱萸种植户。
潘茂彰说的药厂,就是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从1998年开始,仲景宛西制药就为山乡扶贫开出了一剂“良方”——以自身强大的产业优势,激活西峡独特的资源优势,带动20万群众由“粮农”变“药农”,实现脱贫致富。
西峡县药用价值极高的山茱萸产量占全国的50%,但由于农民过去不了解中药材的现代种植和管理技术,又缺乏产业经营的渠道,导致中药材质量低下、经营低效,很多农民不得不放弃中药材种植,从事效益较低的粮食等作物种植,结果只能是“顾了肚子”,但不能“鼓了腰包”。
“农民守着金山吃不饱,而仲景宛西制药要扩大规模却收购不到足够的优质药材,这种现象让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谈起建立山茱萸生产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初衷,仲景宛西制药创始人孙耀志感慨。为改变这种现状,具有深厚“扶贫情结”的他琢磨出了帮助农民从“粮农”变为“药农”的“良方”:从1998年开始,仲景宛西制药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成立了张仲景山茱萸有限公司,在西峡伏牛山腹地的陈阳坪(2006年并入丁河镇)、寨根、二郎坪、太平、米坪等5个乡镇建立了20万亩的山茱萸生产基地,公司与农民签订了30年的收购合同,为农民无偿提供种子和原辅材料,进行种植现代药材的培训和辅导。
作为当地龙头企业仲景宛西制药的“加盟”为药农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农民种植的药材由仲景宛西制药进行合同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建立起了相互合作的良好关系。通过合作,每年至少给每户农民带来五六千元的增收,仲景宛西制药有了稳定的原材料来源,药品品质也有了保障,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
几年前,潘茂彰家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一家几口人还挤在两间破草房里。转机出现在2000年前后,他与仲景宛西制药签订了山茱萸药材收购协议,从此“旱涝保收”。特别是近几年,仅此一项,他每年都能进账5万多元。“小楼住上了,小车开上了,日子美极了!”潘茂彰告诉笔者,从种到管理到销售全由仲景宛西制药负责,他只负责看管和采收,很省事,不用操心!
太平镇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首批中国特色小镇之一,一处处高标准的山茱萸基地,不仅成为山乡旅游观光的生态美景,而且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宝贵财富。在该镇细辛村了解到,该村258户村民,都从“粮农”变成了“药农”,种植山茱萸1万余亩,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以前这里的农民挑着担子沿着坎坷不平的道路,走上大半晌才能到山茱萸收购站,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汽车,平坦的道路修到了家门口,卖药方便多了。”宛西制药基地负责人梁玉全主要负责山茱萸药材基地的规范化管理,他走遍了西峡的山山水水,对山乡的嬗变感触颇深。
仲景宛西制药无偿为山茱萸种植农户提供种苗和原辅材料,免费进行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和辅导,按照“药材好,药才好”的理念,企业投资500万元在二郎坪、太平、寨根、米坪等乡镇建立了山茱萸标准化示范园20个,强力推行中药材GAP技术,引导药农从山茱萸的整形修剪、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到采收加工等全部规范操作,西峡山茱萸连年检测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农残、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目前,西峡以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管理乡镇达到5个,规范化专业村达到40个,主产区乡镇药农因此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截至目前,西峡县山茱萸种植总面积达22万亩,覆盖13个乡镇,为仲景宛西制药从事药材种植的农民达20多万人,这些农民不但实现了脱贫,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生产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的六种药材山茱萸、地黄、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等六大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仲景宛西制药20多种产品获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授予的“优质优价”产品称号,6种产品被世界世界杯202212强赛程表 药学会确认为“重点推广产品”。仲景宛西制药连续多年被认定为中国中药五十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企业等荣誉。
2021-07-13
2021-07-13
2021-07-13
2021-07-13
2021-07-13
2021-07-13
2021-07-13
2021-07-13
2021-07-13
20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