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真的是越来越冷了,很多人有了疑问,现在还可以祛湿嘛???很多人认为夏季湿气重,应该注重祛湿,冬季天气干燥,祛湿反而会破坏身体的阴阳平衡。但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
在夏季的时候,虽然天气湿热,但是夏天排汗量大,湿气在体内不会大量淤积,不会产生太多的不适症状。进入一旦进入秋冬季节,天气逐渐转凉(外界环境阴盛阳虚),运动量减少(身体排出湿气减少),饮食口味加重(脾胃化湿负荷增加),这些因素导致湿邪内郁体内更易积聚湿气,湿气的症状也开始显现。比如早上睡不醒、喜欢赖床、体重增加等。
湿气的主要来源有两部分
1、外湿
也就是从外界进到体内的湿气。环境中的湿气只是外湿的其中一个来源。
夏天空气中湿度很高,这是一种湿气,所以夏天我们会觉得粘腻不干爽、头脑身体发沉、排便粘腻、舌苔厚、食欲不好等,这些都是湿气在作怪。
有些人住宅环境就是潮湿的,比如南方比北方潮湿;江景房、海景房、湖景房,离水源很近,环境也相对更潮湿;有些房子地基下原本有水源,这样的房子湿气也会比较重。
除了环境中的湿气,饮食也是外湿的主要来源。
饮食过于肥甘厚味,喜欢吃肉、甜食、口味重、经常吃煎炸烧烤等,都会带来湿气。
有些食物的性质就是比较容易生湿的,比如银耳、山药、南瓜、芒果、榴莲等。这些食物适当摄入,可以起到很多好的健康效果,但如果过度食用,就会生湿。
2、内湿
身体的食物和水液,都需要经过脾胃的运化,把它们加工成身体里有用的成分,如果这个加工过程,废品率太高,生成的都是身体用不上的不合格品,这些不合格品就是痰湿。
所以,尽管环境和食物中的湿气不重,但如果脾虚,运化不好,也会生出湿邪来。由脾虚产生的湿气叫内湿,内生的湿气。
所以,湿气的来源并不只有气候中的湿,工作、住宅环境的湿气、饮食中的湿气、脾虚生成的湿气,这些湿气都与季节无关。尽管秋天气候干燥,但如果其它几个方面没有控制好,体内仍然会湿气很重。
尤其饮食和脾虚带来的湿气,几乎很难避免。因为现代人的饮食都比较丰盛,而且思虑多,多思则伤脾,脾虚是现代人的通病。因此,健脾祛湿的工作,几乎要贯穿每个季节,不能松懈。
而且湿气还有寒、热之分,湿和热一起就是湿热,和寒一起就是寒湿。
寒与湿,都为阴邪,所以寒湿更易伤阳气,阻滞气机。世界杯202212强赛程表 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外感寒湿邪气,气血运行受阻,以关节、筋骨疼痛为常见症的证候;内生寒湿,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泄泻,或浮肿为常见症的证候。
所以秋冬季我们更加要做好祛湿工作!
什么时候是祛湿的最佳时机
维持身体健康,如同维护国家安全、维持社会秩序一样,要有一支正义的部队,时刻巡防和保护,发现敌人要及时驱赶。
湿气就是我们的敌人,免疫力就是我们的防护部队。“狭路相逢勇者胜”,在敌人势力最弱时,我们发起进攻,打胜仗的概率是不是更高呢?
秋冬天,环境中的湿气越来越弱,而此时身体阳气内收,脾胃的功能越来越强,也就是说,秋冬季节,是敌弱我强之时,趁机对“敌人”发起总攻,对“敌人”的打击最大,效果最好。
所以,秋冬季节是祛湿的最佳时机。但秋冬天气候没那么潮湿了,很多人湿气的问题得到缓解,此时自己也放松了,敌人休息我们也休息,敌人进攻了,我们疲于应付,这种被动的态度,怎么会打胜仗呢。
所以,如果身体湿气较重,想取得更好的祛湿效果,一定要抓住秋冬季节,加大祛湿的力度。
怎样祛湿更有效
01
祛湿要分两步,且要双管齐下,效果才好。
1、祛湿
如果把身体当成一个水池,水池里的水相当于湿气,水池底部的排水管相当于祛湿,水池上方有个水龙头,可以往水池里注水,相当于我们从外界带来的湿气。
很多人只关注怎样祛湿,也就是只关心水池底部的排水管是不是能排水,却忽略了水池上方的水龙头是不是一直往水池里注水,也就是环境和饮食习惯不停地往身体里增加湿气。一边排水,一边注水,水池里的水,怎么可能排得完呢。所以一定要注意周身环境,尽量远离湿气。
2、健脾
同时,又要减少湿气的来源,比如饮食清淡些,少吃肥腻、煎炸烧烤、甜食、重口味的食物。还要健脾,脾虚是产生内湿的主要原因,脾虚不能改善,饮食清淡也仍然会有湿气不停生成。
祛湿颗粒(雲植)
成分:茯苓、薏苡仁、焦山楂、赤小豆、灯心草。
功能主治:祛湿清热,健脾开胃。用于治疗脾胃湿热所致身重。纳呆,便溏,舌苔微黄腻等症。
用法用量:饭后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儿童酌减(3-9岁,一次半袋,一天3次;9岁以上,一次1袋,一天3次)。
扶正祛湿,健脾开胃,健脾开胃口感好,老少皆宜!清热、祛湿、健脾、开胃、四效合一。
2020-03-27
2020-03-26
2020-03-26
2020-03-26
2020-03-26
2020-03-26
2020-03-26
2020-03-25
202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