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药酒的制作主要涉及四个方面:酒的选择,中药材的选用和加工,药酒的制作方法,以及药酒的储藏,如何在家庭制作适宜的药酒呢?我们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一、酒的选择药酒,用白酒、米酒或黄酒加入相应的中药材经过浸泡加工配制而成。
药酒按照其作用大体可分为治疗性药酒和滋补性药酒二类。
滋补性药酒虽然对某些疾病有一定防治作用,但其主要是对*起滋补保健作用,促进身体健康。
此类药酒多具有较好的色、香和独特风味,可作为一般饮料酒,可以佐餐或随量饮用。
治疗性药酒是以治疗或防治疾病为主要作用的药酒,在配方上多有一定的要求。
药酒是酒和中药共同加工制成的一种饮品,其中酒主要起溶解、析出、稳定、调和味道等作用。
药酒的酒精度根据选用的酒种而有高有低。
部分外用药酒,还可以用药用酒精来配制。
在制作药酒时,选择何种类的酒作为溶媒是炮制药酒的头道步骤。
早在唐代,我国第一部官修的药典《新修本草》就指出:“诸酒醇醨不同,唯米酒入药。
”宋明时期,都是用米酒作为配制药酒的原料,至清朝始,渐渐普及使用白酒来浸泡药物。
现今,大多数药酒仍然以白酒作为溶媒,这是因为白酒酒精浓度较高,容易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析出。
制作药酒时,不论选择何种酒作为溶媒体,都应注意酒的质量、浓度和用量。
所谓酒的质量,主要指在购买酒时,要注意酒的色泽、气味、口感等。
一般说,炮制药酒使用质量优等的酒为佳。
以白酒为例,好的白酒应是无色透明,不混浊,无沉淀物,气味芳香,口味甘醇浓烈。
而黄酒的质量则要求色黄褐而透明,气味浓郁淳厚,口感柔和爽口。
制作药酒时,根据所需药酒的性能和功效,把握好酒的浓度,十分重要。
如果酒的浓度过高,药物中的水分容易被渗出,而药质变硬,有效成分反而难以溶解析出。
如果酒的浓度过低,则药物可能因吸收水分而体积膨胀,同时一些苦味质及杂质等易被溶出,影响药酒的气味。
一般来说,配制滋补类药酒时,应用的原料酒的浓度可以低一些;配制祛风湿,、活气血、疏经络的药酒,则原料酒的浓度可高些。
二、中药材的选用和加工配制药酒时,要按照其主治和功效,选用适当的中药,特别注意同名但不同种药材,或同一药材不同使用部位或不同加工炮制的功能差异。
如牛膝有淮牛膝和川牛膝的不同,淮牛膝产于河南,含有多量钾盐和皂甙,功能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川牛膝则产于四川,不含皂甙成分,临床应用以活血化瘀,引血下行为主,两者有较大区别。
另如,地黄有生地、熟地之分,生地擅长清热凉血养阴,而熟地偏于养血滋阴补肾;当归用须活血,用身则补血;小麦分淮小麦和浮小麦,前者安神,后者敛汗;黄芪用于固表、利水、托疮等应生用,用于健脾补中气应炙用。
凡此种种,选用均应加以注意。
选择好药材之后,在制作药酒之前,还应进行适当加工处理,如洗净泥沙、拣去杂质、切片轧粉、装袋包扎等。
此外,有些药材还要进行炮制加工,以减轻毒性,使适于用来制作药酒。
早在唐代,孙思邈就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凡合药酒,皆薄切药。
”一般说,用来浸泡药酒的中药都应或切成薄片、碎片,或轧成粗末、小块,有的矿石类及介壳类药还需碾成细粉状,这样做的目的是扩大药物与酒液的接触面,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扩散、溶解和析出。
但也要注意碾末不宜太细,过细则破坏药物的细胞,可使细胞内一些粘液质或不溶物质进入酒液,不但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扩散、溶解,还会使药酒混浊。
有的药物带有毒性,如附子、半夏等药物,使用之前应进行必要的炮制加工后再使用。
三、药酒的制作方法我国已经有上千年药酒制备的历史,方法由简到繁,多种多样,各有所长。
最初的制备方法是将中药直接放入酒中浸泡,如唐代孙思邈就说:“凡渍药酒,药皆切细,生绢袋盛之,纳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
”李时珍则另有方法,他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或以药煮汁和饭,或以药袋安置酒中,药入坛密封,置大锅中,水煮一日,埋土中七日,出火毒乃饮。
”综合历代医家制作药酒的方法,按生产方法的不同,主要有浸渍法、渗漉法、酿造法等方法。
如何在家庭制作适宜的药酒呢?从上文中我们知道了答案,人们只有正确制作药酒,适量饮用合理搭配,才能调理好自己的身体,为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1-12-20
2021-12-20
2021-12-20
2021-12-20
2021-12-20
2021-12-20
2021-12-20
2021-12-20
2021-12-20
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