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血管疾病失眠流行病学调查。
刘和平医生提示:失眠是所有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普通人失眠的发病率为3%。9%~40%。此外,许多研究表明,失眠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相关。荷兰的一项调查显示,与睡眠质量高的人相比,睡眠不良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63%,而冠心病的风险增加了79%。另一项研究表明,大约37%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伴有中度或重度失眠,几乎是普通人的四倍;在心力衰竭患者中,70%以上的患者睡眠不良,约50%患有失眠。
2.失眠共病心血管疾病的机制。
失眠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机制主要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紊乱、炎症因增多等。
当人们处于正常睡眠状态时,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此时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心脏负荷降低,有利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状态,从而缓解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相反,睡眠障碍会引起自主神经紊乱,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增加儿茶酚胺(特别是肾上腺索)的分泌,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快、新陈代谢增加,提高血浆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水平,增加血小板粘度,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
3.失眠共病心血管疾病。
1.失眠和高血压。
失眠会增加交感肾上腺髓系统的活性,增加儿茶酚胺的释放,导致周围血管收缩,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血压。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和血压升高。一些研究还认为,长期失眠和醛固酮分泌的增加也是影响血压控制的重要原因。
一项包括4810名32-59岁受试者在内的研究发现,经过8-10年的随访,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的受试者高血压的发生率是对照组的2倍。1倍。此外,睡眠中血压异常是各种疾病的风险因素。当夜间血压值下降不到5%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0%。而夜间血压异常会使死亡率增加1倍。67倍。
2.失眠和冠心病。
失眠患者交感神经亢进。参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紊乱和炎症因子可能会增加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心率、血小板聚集和血液粘度、心室颤动阈值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导致心血管事件。
最近的研究发现,失眠引起的冠心病可能与褪黑素紊乱有关。褪黑素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抗高血压和可能的降脂作用,对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显著减少心肌再灌注、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的发生,改善缺血后心肌收缩功能的恢复,保护心肌线粒体的结构完整性。
3.失眠与心力衰竭。
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心力衰竭患者受到失眠的影响,其中睡眠维持障碍最为常见。失眠和心力衰竭之间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失眠可能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周围血管收缩、心脏回流量增加,导致心脏前负荷增加,心力衰竭症状加重。睡眠质量差也会导致身体恢复不良、压力能力下降、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加重心力衰竭症状。
4.失眠与心理问题。
失眠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病率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失眠可使抑郁的风险达到2~5。3倍也是抑郁的前兆或加重的影响因素。因此,失眠会间接影响心血管系统,同时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失眠和心理问题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种压力,两种压力结合在一起更容易加重病情。除了上述失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外,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还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系统血管阻力增加、儿茶酚胺释放和冠状动脉血管舒缩反应,从而加重心血管疾病。临床干预研究表明,睡眠在调节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失眠得到控制时,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的发病率可降低1/3。
4、心血管疾病失眠的诊断和治疗。
心血管病患者抱怨失眠并不少见,往往症状较多,因此临床医生可根据定量诊断标准选择是否使用自评量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等)。睡眠日记、神经心理学测试量表、多导睡眠图等客观评价工具。
调查显示,头痛、头晕、心悸、气短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主要因素。因此,首先要积极控制原发病率,优化治疗方案,排除其他可继发性失眠的系统性疾病,尽量避免或减少影响睡眠的药物应用。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心血管医生开始关注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问题对疾病本身的影响。然而,失眠对心血管疾病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2012-04-18
2012-04-18
2012-04-18
2012-04-18
2012-04-18
2012-04-18
2012-04-18
2012-04-18
2012-04-18
201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