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张宏冰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研究员郑亮团队合作揭示了肿瘤细胞代谢异常的作用和机制,为肝癌的精准治疗带来新希望。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肝脏是机体主要的代谢器官,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致癌突变会改变代谢,以满足不受抑制的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对营养和生长的更高需求。连环蛋白β1编码基因(CTNNB1)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肝母细胞瘤和成人肝脏恶性肿瘤——肝细胞肝癌中突变频率最高的原癌基因,肿瘤蛋白53编码基因(TP53)则是肝癌中最常见突变的抑癌基因。该研究团队探索了连环蛋白β1功能获得性突变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和病理机制,发现突变活化的连环蛋白β1不仅引发肝脏肿瘤发生,而且加剧了肿瘤蛋白53缺失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介导的肝癌发展。
研究人员发现,活化的连环蛋白β1,通过上调丝氨酸/苏氨酸激酶2,刺激产生更多的嘧啶核苷酸用于DNA合成,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拮抗连环蛋白β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2、嘧啶合成酶的小分子抑制剂可特异地治疗连环蛋白β1活化突变肝癌。因此,β-连环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2和嘧啶合成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致癌连环蛋白β1相关癌症的新疗法。
张宏冰介绍,未来有望通过基因测序,筛选出连环蛋白β1基因突变的患者,对其开展安全、有效的靶向治疗。这不仅可能使肝癌患者受益,还可能让含有同样基因突变的其他器官肿瘤患者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
更多健康资讯请点击医药头条,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2022-04-15
2022-04-15
2022-04-15
2022-04-15
2022-04-15
2022-04-15
2022-04-15
2022-04-15
2022-04-1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