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广东一名62岁深圳市民突发高烧到39℃,同时伴有头晕、乏力、四肢肌肉酸痛等症状。医院给出的诊断报告是两只肺感染,确诊为肺炎,生病元凶是鹦鹉热衣原体。今年1月初时,这位老人去了一趟花鸟市场,买回来了一只鹦鹉,1月底这只鹦鹉就死了,而人体一般通过吸入带病禽鸟已风干的排泄物或分泌物等粉尘内的鹦鹉热衣原体而感染。所以,鹦鹉热衣原体在该病患身上潜伏40多天才引发高烧。
关于鹦鹉热
此前已有诸多报道
浙江一地本月连续报告鹦鹉热病例
浙江金华武义疾控中心发布消息:2023年2月以来,浙江金华武义县连续报告了鹦鹉热病例,经治疗均已痊愈。疫情发生后武义县疾控中心立即开展个案信息询问、流行病学调查、环境标本检测等应急处置工作。
武义县疾控中心作为鹦鹉热日常监测单位,定期开展鹦鹉热嗜衣原体动物宿主感染状况,以及其在外环境中的分布与变化情况,在采集的各类标本中有检测到鹦鹉热嗜衣原体。
深圳一男子高烧10日
最后查出鹦鹉热
吴先生(化名)是深圳平湖一家工厂的厨师,2019年底,他突然高烧不退,有肺炎表现,发病后呼吸急促。11月27日,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吴先生被确诊得的是罕见的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因病情严重吴先生还上了无创呼吸机。
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也称鸟疫,是由鹦鹉热嗜衣原体引起的人、鸟和其他动物人兽共患传染病。
潜伏期:一般为6-17天,最短3天,最长45天。
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为鸟类比如鹦鹉、禽类比如鸡鸭鸽子等。
主要传播途径:吸入感染的禽鸟产生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或者接触传播。
主要临床表现:感染后发病快,表现为高热、咳嗽、头痛、肌痛、肺泡及间质混合型肺炎表现。重症不及时治疗可致死,即使是轻症恢复也相当缓慢。
感染科医生表示,由于这种病比较罕见,一般的常规检查很难检测出来。重症鹦鹉热肺炎非常容易误诊,以致死亡率很高。所以患者如果有接触活禽、或者养鸟等经历,务必及时告知。
如果能及时找到病因并且经过适当的对症治疗,鹦鹉热重症患者死亡率不到1%。
如何预防:
接触禽鸟后及时洗手;从事禽类售卖、宰杀等工作时应正确佩戴口罩,搞好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感染;如需接触病死禽鸟需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手套。
医生提醒称,市民要注意保持养鸟、禽环境的卫生,在清洁粪便时要戴上口罩和手套,尽量应用“湿式作业”,以免致病微生物扩散到空气中,被吸入人体而感染。
另外,将鸟笼悬挂于室外通风处,每次赏玩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
购买活禽时要保持距离,食用禽类时要彻底煮熟。若发现禽类出现鹦鹉热症状应立即隔离,并及时处理病禽。若接触禽类后出现相应症状,应立即就医。
2012-02-16
2012-02-16
2012-02-16
2012-02-16
2012-02-16
2012-02-16
2012-02-16
2012-02-16
2012-02-15
201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