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今后,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开展?大家的日常生活会受到哪些影响?5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上述问题。
视频: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要继续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内疫情流行趋势如何?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疾病危害仍然存在。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在保障群众健康的同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要继续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有效掌握病毒变异和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增强医疗资源储备,提高临床救治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的结束,也并不意味着疫情危害就彻底没有了,更不意味着我国对新冠疫情就可以放任不管了,而是表明,以人类目前的能力,可以有效控制这种危害,还要继续做好相关的疫情防控工作,以保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称,目前,我国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已经变成XBB系列变异株。这是一种奥密克戎重组变异株,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均强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是目前全球优势的流行株。从目前监测数据看,包括XBB变异株在内的正在流行的这些变异株,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变化。
下一步防控等级是否会有相应调整?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副司长刘清表示,我们将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继续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科学精准落实“乙类乙管”的防控要求,持续加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同时,国家疾控局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防控工作的需要,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目的就是确保不出现规模性疫情,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出国旅行、留学等会有哪些变化?
梁万年表示,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有针对性防控措施,这将进一步减少和消除跨国交通、贸易、旅行、留学等方面的限制,增加全球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的便利性。
他认为,对我国来说,此次调整,一是有利于我国的国际交往,包括贸易、旅游、学术交流、留学等,减少此前因部分疫情防控措施带来的不便。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他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对新冠疫情完全的放任不管,还要继续做好相关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和全球各国紧密团结,共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更加有效的、更具备成本效益的措施,来防止疫情的蔓延和传播,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接下来如何防范境外输入风险?
刘清回应,国际交流限制措施的减少将促进中外人员流动,但可能会加快病毒的输入和传播。为降低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将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疫情监测分析、外防输入、重点环节防控和宣传倡导。
他提到,要强化输入疫情和新型变异株的监测,规范地处置国外新型变异株可能造成的聚集性疫情,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严防境外输入疫情和新型变异株造成我国疫情大幅反弹的风险。
2022-09-22
2022-09-22
2022-09-22
2022-09-22
2022-09-22
2022-09-22
2022-09-21
2022-09-21
2022-09-21
2022-09-21